2024-07-03
文道观点
今年618是消费降级,还是拼性价比?酒企如何应对?
刚过去的年中大促618,与以往有一些不一样。
取消预售制、不再公布GMV、低价“失灵”、促销机制相对简化……史上最漫长的618终于结束了,遗憾的是这场激战并没有赢家。
今年的618,让商家不得不正视一个血淋淋的现实——不打价格战是“等死”,主动打价格战是“找死”,左右为难之下,路在何方?
#现象1
··消费者躺平,商家佛系
从各平台的宣传口径来看,今年的 618 包括近年的各种大促节点都在强调化繁为简,“低价”成为第一优先级的指标,平台流量不断向低价倾斜。但消费者的反应,显得稍显冷淡。21世纪经济报道发起《2024年618消费者问卷调查》显示,消费者普遍反映,周围对于618的讨论并不高,更有多数消费者并不知道618大促已经在5月下旬拉开序幕。广州白酒品牌策划分析,最为明显的共性是,消费者在618期间的购物欲望降低,并对促销活动复杂性普遍感到不满。
在商家方面,商家们的参与热情相比以往大打折扣。平台上有着越来越多的中小商家,开始举起“抵制”的大旗。”现在各平台都在靠价格争抢流量,而抢流量的方式主要就是通过挤压商家的利益。”业内人士透露,因此,广州白酒品牌策划分析,今年我们会看到很多商家开始抵制这样的活动。

#现象2
··名酒选择“挺价”··
Choosing a reputable liquor at a reasonable price
在白酒行业板块,出现了一个与整个618主旋律相反的现象:各大知名白酒品牌坚持“挺价”,其核心卖点也由“低价、折扣”,向“保真保正”转变。
或许是因为2023年“618”的“低价”伤害过大,广州白酒品牌策划分析,今年头部名酒挺价意图明显,因此线上价格较为稳定。53%vol 500ml的飞天茅台,依然坚守1499元/瓶的官方售价。而国窖、五粮液等名酒在线上的官方渠道价格还算正常,多数品牌的核心单品并没有额外优惠,最终到手价依然坚挺在千元以上。
这个转变并没有让知名白酒品牌的销量下降,反而迎来了销售的新高潮。5月20日,天猫“618”第一波开售,平台数据显示,开售1小时,28个品牌成交额破亿。6月7日下午,天猫平台上1499元53%vol 500ml飞天茅台酒预约人数已超5万。对比去年“618”大促开启首小时,今年天猫酒水直播销售额增长超30倍,首日酒水直播销售额增长超1300%。

#思考
··低价失灵,而挺价受捧··
Why low prices fail, while high prices are popular
低价未必会畅销,高价照样能爆单。
为何光靠低价促销已难以致胜?当前很多行业通常会陷入三大误区:首先是沉迷于“无效微创新”,却没有思考如何颠覆产品的传统形态与体验。其次是依赖“过度营销”,靠信息差误导用户来卖货。最后是压榨产业链上下游来“降本增效”,比如延长给上游供应商的付款周期、将库存强压给下游经销商,以支撑价格战。
为什么“挺价”却还能得到消费者的追捧?首先,是其“知名”品牌的光环。由于白酒大单品作为自带流量、价格认知清晰、流通性强的产品,更容易被平台用作百亿补贴引流的载体。其次,平台的补贴会让消费者能以较低的价格买到,在心理上有一种物超所值的快感。再次,“保真保正”在一定程度上,将品质、体验凌驾于价格之上。
所以说,砸钱即盈利的时代过去了。低价,也不是一本万利的致胜法宝。相反,商家应该在另外的3个P(产品、推广和渠道)上适度发力,整合推进,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高精尖、品牌化、体验化的路线。
#洞察
··“性价比”比的是什么··
What is the cost-effectiveness ratio
首先,比的是性能,即产品的品质、功效等综合硬实力。企业应该从过往的“中国制造”,向更高层次的“中国创造”去转变,用更好的产品品质、性能,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。
第二,比的是性格,即产品和企业的品牌,或者说是塑造品牌精神和企业的价值观等。这一点在今年618的知名白酒品牌的表现上,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第三,比的是性感,即在品牌精神的基础上,输出什么样的内容,去和消费者对话。在当下以流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,内容和价格,都可以成为一种引流策略,当低价很难在短期内引爆流量,内容的突破就成为关键因素。
第四,比的是性地,即完善科学的渠道体系。正如今年5月,贵州茅台新任董事长张德芹两次强调了经销商的重要性,一次是“经销商是茅台的家人,是茅台成长路上的重要支撑”;另一次是在股东大会上,“对于经销商,我会尊重他们的盈利模式。”释放的信号很明显,茅台将促进各渠道间协同发展。线上引流与扩大化声浪,线下将体验和服务做到极致,就是让消费者得到最大化的性价比。
▼
-后记-
2024年已经过半,只有我们找到了方法,向下扎根向上卷,下半场我们依然可以逆风翻盘。